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四月初八,都察院门前人生鼎沸,热闹非凡,成群的北京居民涌向这里。原来,在北京参加会议的各省举人一千多人,联名写了一封万言书,要求都察院转呈皇帝。在这封万言书里,举人们强烈要求惩办卖国贼和临阵脱逃的将领,表示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,并提出“拒和、迁都、变法”的政治主张,但这封上书皇帝并没有收到。这就是有名的“公车上书”。
康有为和梁启超通过这次上书活动,逐步团结了一批爱国的进步的知识分子,形成了资产阶级第一个政治派别——维新派。大清帝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,这一事件极大地刺痛了载湉,他命左右将传统的治国经书付之一炬,并身体力行,开始学习英语,以此表明改革旧弊,向西方学习的态度。已经触摸到世界发展脉搏的载湉深刻地意识到,大清必须顺应世界大势,除弊更张,变法图强。
此时,整个社会蕴藏着不可遏制的变革力量,康有为又写了上皇帝第三书,言辞恳切,发人深省。这封上书递到了光绪皇帝手里,光绪皇帝看完康有为的上书,仿佛看到了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之路,马上命令誊抄分送慈禧、军机处,从此维新派开始取得了光绪皇帝的支持。在国家危难日深的岁月,奋发图强成为关心国家命运的官员士大夫们共同心声,即使一些顽固派官僚,也意识到走老路已经行不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