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船直下扫东吴,功业初成已被诬。
何若当时范少伯,一舸载美去游湖。
欲知王浚后来情事,且至下回叙明。
蜀亡在晋武开国之先,故本编首回,略略叙及,并不加详。至大举灭吴,则晋武即位,已十有余年矣。此固当列诸晋史,不得以吴列三国,应属诸《三国演义》,可以删繁就简也。惟晋之伐吴,倡议为羊祜,立功为王浚,而从中怂恿者为张华,余子碌碌,皆因人成事而已。武帝非不明察,卒因朝臣右袒王浑,独封浑为公,而浚以下不过封侯,无怪浚之愤悒不平也。然功成者退,知足不辱,浚乃为小丈夫之悻悻,始终未释,其后来之得全首领者,尚其幸耳。韩彭葅醢,晁错受戮,非炎盛开国时耶?史家谓浑既害善,浚亦矜功,诚足为一时定评云。
第六回 纳群娃羊车恣幸 继外孙螟子乱宗
却说王浚因功高赏轻,时怀不平,每在朝右自陈战绩及诸多枉屈情形,武帝虽有所闻,亦如聋瞽一般,绝不与谈。浚不胜愤懑,往往不别而行。武帝念他有功,始终含忍过去。益州护军范通,为浚外亲,尝入语浚道:“公有平吴大功,今乃不能居守,未免可惜。”浚惊问何因?通答道:“公返旆后,何不急流勇退,角巾私第,口不言功,如有人问及,可答称圣主宏谟,群帅戮力,若老夫实无功可言。从前蔺相如屈服廉颇,便得此意。见战国时代。公能行此,也足令王浑自愧了。”浚瞿然道:“我亦尝惩邓艾覆辙,邓艾事在前。自恐遭祸,不能无言。及今已隔多日,胸中尚不免介介,这原是我器量太小呢。”通即起贺道:“公能自知小过,便足保全。”说毕乃退。浚自是稍稍敛抑,不欲争功。博士秦秀,太子洗马孟康等,却代为浚诉陈枉抑,武帝乃迁浚为镇军大将军,加散骑常侍,领后军将军。时都中竞尚奢侈,浚本俭约,至此恐功高遭嫌,乐得随风张帆,玉食锦衣,优游自适。后又受调为抚军大将军,开府仪同三司,延至太康六年病终。年已八十,得谥为武。浚得令终,幸有范通数语。看官听说!在晋武未曾受禅以前,本来是三国分峙,各据一方,自西蜀入魏,降王刘禅,受封为安乐公,三国中已少了一国。及魏变为晋,吴又并入晋室,晋得奄有中原,规复秦汉旧土,遂划全国为十九州,分置郡国百五十余。小子特将十九州的名目,析述如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