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辞颓丧的出了玉楼春大门,只见迎面走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白面书生。那人走到崔辞跟前,恭敬地行了一礼,问道:“请问是不是崔通判?”
崔辞见那人面孔陌生,却挺和善,不似有恶意之人,便道:“我就是崔辞,敢问阁下是?”
那人道:“我是替李大人送信的。”说着,他从怀里掏出一封纸张华丽讲究的信封,恭敬的递到崔辞面前。
崔辞接过信,只见上头封着青牛白马图腾的印章,散发出淡淡墨香,确实是耶律倍的格调,便问道:“李大人可是催促那案子的事?下官惭愧,至今还没找到破案的线索。”
那人笑道:“无碍!只因为我们明日就要离开大宋,李大人特意来与大人告别。李大人说,若是后面将案子破了,再写信给他不迟。”
第126章 昭怀公主案(三十七)
崔辞道:“明日就走?为什么这么着急?”
那人拱手道:“大人看过信便知!再下告辞!”说完,那人拱手转身离去。
崔辞自然不好阻拦人家,只得打开信,里面只有一张纸,纸上只有三个字。可是崔辞看了这三个字顿时如遭雷劈一般,呆立在原地。
因为那纸上的三个字正是——余安安。
崔辞只觉得天旋地转,不得不抓住身边店家的一块门板才站稳脚跟。他脑中飞快旋转着,耶律倍的意思很明确——余安安就是潜伏在大宋的辽国暗桩。他跟耶律倍谈定的是他若是能将耶律倍委托的悬案破了,耶律倍就将暗桩的名字告诉他。可他明明还没有破那案子,耶律倍为什么要告诉他?这其中一定有原因。或者是假的,对,一定是假的,余安安不会是奸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