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严肃的问题并不关心人们现在期望什么,因为就这一点而言,人们期望——并且总是期望——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东西,或许是某种荒唐的东西。严肃的问题关心的是人们经过认真思考仍然所期望的东西。如果清除了伦理学方法论上的混乱——这些混乱在道德理论上常常比在道德实践中更严重——并纠正了由这种混乱培养出来的心理机制,那时人们会不会还觉得需要某种较“客观的”概念呢?对于这个问题,我们现在的研究将给予明确的否定性的回答。但既然方法论的混乱根深蒂固,它们养成的心理机制盘根错节,读者必须耐心地等待我们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。
三、分析的第一模式
(甲)善的情感意义
对“善”这样一个术语的研究,把我们引向了关于意义的讨论。按照第二章提出的定义,“这是善的”,其意义等于说:“我赞成这个,你也赞成吧!”这只有作为工作模型,或作为非常近似的分析,才具有指导意义。我们已经看到,“你也这样吧!”这个短语,在用于强调态度的一致或分歧时,显得相当粗糙简陋。而“我赞成这个”这一短语,尽管为判断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描述意义,但对于许多语境来说,也是过分简单了。我们对于意义的讨论,将有助于弥补这些缺陷,并有助于对日常会话中的微妙差别和灵活变化进行敏锐的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