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9] 芳川大哥曾学会开车,去世前曾载先生、师母到京郊出游,使两位老人极为开心。芳川大哥去世后,师母曾嘱我按民间方式用纸糊一辆汽车烧掉,“让他在那边也有车开”。我照办了。
念兹在兹:一个世纪的坚守——何兹全教授百年纪行
宁欣
何兹全先生经历的百年,从晚清到民国,从民国到新中国,从推翻二千多年帝制的辛亥革命,到“横扫一切牛鬼蛇神”的“文化大革命”,再到迈向世界强国之林的二十一世纪,真乃“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风生水起,潮起潮落。一路走来,一路革命,正所谓“大时代”。百年的时光,自称“小人物”的何先生从山东菏泽西当典街何家老宅走出的懵懂少年,沿着傅斯年“六中、北大、哥伦比亚”[1],走出山东,走进红楼,走出国门,走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霍普金斯研究院。1950年,新中国的召唤,何先生毅然踏上归国之路,当太平洋的海风迎面拂过他的脸庞,他在想什么?是否想到他在故乡翘首以盼的娇妻幼子,是否想到他胸中的宏伟蓝图,是否想到他今后安身立命之地在何方?他当然想不到此后接踵而来的各种运动,当然想不到“文化大革命”中被扣上“CC特务”、“食货余孽”的帽子,也想不到凝聚他一生心血的《何兹全文集》获得学术界最高奖项和荣誉。百年时光倏忽而逝,当何先生静静地安卧在鲜花翠柏中接受亲属、同事、学生、好友的告别时,是否感受到亲人的呼唤,是否感受到好友的追念,是否感受到学生的敬仰之情?是否还想对我们说:“我这个人的好处是有理想,有事业心,有抱负,很想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,‘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’的思想对我很有影响。一辈子做学问,一辈子不忘情国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