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重要里程碑,标志着人们从原始的结绳记事时期走向另一个重要的时期。在出版领域里,记载文字的材料是出版的基本载体。在纸张还没有被发明以前,全世界的出版载体是非常丰富的,出版载体有泥板、石质、铜板、莎草纸、贝叶、蜡板、羊皮等。
而我国在纸张被发明和广泛运用以前,使用古老的甲骨、钟鼎、玉石、简牍、缣帛等作为文字出版载体。简牍,是古时候书写文字所使用的竹简和木片,简牍的原料是竹和木。实际上,它也是几种东西的总称,包括了竹简和木牍。简牍成本低廉,故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使用非常广泛,被广泛运用到人们日常的书写过程中,年代大致在殷商至汉魏时期。
作者说:“书契之用,自刻画始。金石也,甲骨也,竹木也,三者不知孰为后先,而以竹木之用为最广。”简牍之所以用途最广,是因为简牍与甲骨文、金文相比,优势有三:首先它的材料是竹子和木头,取材天然,来源广泛,最容易获取;同时甲骨文、金文要刻画和铸造,而简牍在这方面的投入就要小很多,所以更便捷;最后一点就是简牍成本低廉,是当时那个时期性价比最高的出版载体。在世界文明史上,中国不仅以独特的文字并列于几大文明古国,在出版史上,也以简牍这种独特的出版载体闻名于世。中国地区的简牍如同埃及的莎草纸和欧洲的羊皮纸,南亚的贝叶和树叶纸,美洲的树皮纸,在植物纤维纸发明之前,竹、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是最普遍运用的书写出版载体。